毕业生求职必看,揭密求职陷阱

谭笑风生 发表于: 2007-2-14 14:32 来源: 扑奔PPT网

编者按:春节以后,随着各地求职高峰的到来,一些用人单位只招不聘、发布虚假信息等又日渐活跃,向记者倾诉自己遭遇陷阱的求职者也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刊登《求职陷阱揭密》一文,以让更多的求职者不再受骗上当。
 
   求职陷阱屡屡现身

  日前,重庆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陈向记者倾诉了她在近一年的求职过程中两次险些被骗的经历:去年11月份,她交了5元钱的入场费后,走进一家人才交流中心。在捅挤的招聘现场,她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遍了数十家招聘单位,但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用人单位要求过高。不过,让她高兴的是,经过辛苦的寻找,她终于找到了一家专业对口,其他条件又符合的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接过她的求职简历后,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随后,那位招聘人员“诚恳”地对她说,她已经过了第一关,只需交200元信息费,公司副总就亲自对她进行面试。200元对还没毕业的小陈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她小声地说道。“没关系,我们会把位置给你留着等你回来的。明天你带钱到公司来就行。”不谙世故的她在为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感到高兴时,一位好心人的提醒才使她幸免受骗。

  更让她不可思议的是,在今年2月底的一次招聘会上,她又一次遭遇“奇遇”,她投了一份材料给了一家进出口外贸公司,且该公司郑重承诺不会收取任何招聘费用。并告知第二天到总公司做进一步的接洽。第二天,她按地址找到该单位进,她才发现所谓的进出口外贸公司位于一个偏僻的住宅小区,公司的刘总竟是她的师兄。据她的师兄介绍,他是被某公司聘为“老总”的,其工作就是坐在办公桌前,用相同的话问前去应聘的众多应聘者,而前去该公司应聘的人一般都会“被雇用”,只是应聘者都要求在上岗前交500元的押金。

  面对这样的招聘陷阱,一位职场专家告诉记者,“如今的招聘市场还不是很规范,一方面由于人才交流市场基本以赢利为主,对招聘单位的检查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如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求职者对待招聘单位的考察和了解也十分不足,存在‘不挑不捡,找到工作就行’的盲目思想,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陷阱主要有这几种

  对于诸多的求职者来说,通常的求职门路主要有包括媒体、网络广告,各类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所等。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广泛的求职市场上存在许多的机会,但也要、意识到其中也有可能存在许多骗局与陷阱,加之骗术手法的“日新月异”,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据有关人士介绍和记者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事件,一般在人才市场上遇到的常见的求职陷阱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这种类型的骗局很多,各种行业几乎都存在,但保险业尤其突出。以拉保险为例,公司开始可以是以招聘秘书、行政人员为名目,使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等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加入。求职者在面试时往往会被招聘人员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当你交了押金或“培训费”后,在上班时,你在发现工作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根本就是叫你去拉保险。

  据涪陵师专99级的薛伟介绍,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是专科毕业,在招聘会上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前不久他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某大型公司急聘业务员”招聘广告,便马上前去应聘。他找到了这家公司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专门推销洗涤用品的销售点。招聘负责人称:“虽然没有底薪,但提成10%,实行上不封顶。”当他正在犹豫时,该负责人告诉他公司有不少人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他虽然半信半疑,但由于苦于求职,决定试一试。一个月后,他实在吃不消每天都要提许多洗发水之类的东西走街穿巷,就决定辞职。当他向单位索取提成时,却被告之“自愿辞职,工资扣发”。

  2.满足求职者的虚荣心。有些公司的招聘“某某师”,如美容师、电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他们就宣称培养求职人员为“某某师”,而实际上让求职者先购买美容产品或是选修课程。公司往往会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规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

  3.职位、公司和薪酬描述失实。招聘单位将原本很小的私营企业,说成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公司,将办公室内勤人员称为文员。以花言巧语说服求职者,利用马上签订合同和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套牢求职者。例如,市场上推销员等业务人员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但用人单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荐工作往往被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实情。还有些公司不成规模,职位的工作内容也不明确,但为了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就对应聘者许以很高的薪水或职位,如年薪10万元、市场总监、财务总监等。有的单位既然打肿脸充胖子付高薪,但高薪的背后常常是超负荷付出,甚至会以金钱和暴力胁迫你做一些非法的事情。

  4.一些单位到处贴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登虚假广告后,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挂上“经理室”、“财务室”或“人事部”的招牌,进行虚假招聘,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押金、服装费、证件费等名目不同的费用后,告诉应聘者“你已经被录用,×月×日来此处报到,正式上班”。当受骗者按指定的时间来此处“上班”时,才发现人去房空,连呼上当。

  5.利用过时或伪造的证照、合同进行虚假招聘,签订合同时,要收取高额的保证金,劳动合同协议书上的印章大多模糊不清,这样即使“骗子公司”不搬家,受骗上当的应聘者也无可奈何。

  6.薪酬陷阱。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

  7.抵押陷阱。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身份证。企业在收取押金或身份证之后,便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

  8.试用陷阱。有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规定了试用期,一般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并且要求求职者交纳一定数额的培训费。但据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样一来,求职者交了培训费不说,还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理由是他提供了让你学习技术的机会,并且你在试用期间,无可避免地损耗了工厂的原材料,没有要你赔他的损失已是万幸了。

   擦亮眼睛让陷阱无处藏身

  对于求职者屡屡遭遇求职陷阱的困扰,有经验的职场人士总结了几点避免落入“圈套”的几种方法。

  1.注意广告刊登次数。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待遇不很好,很难招到人或招到人后留不住人,应三思而行。

  2.理智看待高薪高职。目前许多用人单位给出的薪水高得惊人,如年薪数十万元、百万元等,这些单位大多对学历、经验、能力、社会关系要求较高。但这也不排除用人单位只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起到广告促销的作用。所以在正式入职之前,一定要把薪酬待遇谈清楚,否则入职以后你就被动了。

  此外,还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有的用人单位提供一些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高级主管”等头衔,又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而有一些招聘单位则在招聘广告中虽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这种陷阱的辨别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单位对所招聘的职位要求都很简单、很笼统,似乎很多人都适合。

  3.如果是通过职介中心找工作,一定要弄清其是合法还是非法。正规的职介机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及政府的严格管理,收费必须开具有效的票据。

   受了骗就告他

  在求职受骗后,很多受害者不知如何投诉,或者认为投诉太麻烦而忍气吞声,这无疑正中那些骗人者的下怀。本报提醒求职者,当你受骗后,一定要大胆向有关部门投诉,严惩骗人者。

  1.合法职介机构应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如果遇到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歪职介,应及时向相关的劳动部门或公安部门反映,劳动部门可以根据有关管理条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所收职介费可退还给本人。

  2.如果遇到职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信息中所列的待遇、薪酬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合的,求职者应向劳动部门反映,请求查处,劳动部门可根据有关管理条例规定处罚职介,对职介所收的相关费用应予以退还,求职者的损失,应按有关规定赔偿。

  3.用人单位以收取培训费、押金、保证金、担保金作为录用条件的,其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求职者可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请求查处,要求退还所交费用。

  4.用人单位以招聘推销员为名,订立推销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致使推销员不能获取报酬的,其行为系以欺诈手段建立的劳动关系,同样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其行为触犯刑律,应由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5.对于因职介机构收取一定职介费用后搬迁消失的情况,如是正规职介,可向劳动部门投诉,如是歪职介,则可向所在地公安部门报案,由公安部门查实,如其行为触犯刑律,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未触犯刑律的,可移交相关劳动部门处罚。
大家对 毕业生求职必看,揭密求职陷阱 的评论
最新PPT模板
最新贴子
PPT热贴